氧素基精的起點,陳長宏坦言是從自栽的龍眼樹與烘焙開始:因地處南投中寮,氣侯風土適宜,此地產之龍眼乾品質最佳,且『龍眼(桂圓)』具補血鎮靜、有助視力之效,過往被視為珍品,現今卻被當作普通食材,為此尋思要如何做更深的加工來推廣。

  期間研究不少案例獲得靈感:國外將橄欖加工做到極致,以致於橄欖油、各式橄欖製品行銷海外,若能將桂圓推廣國際,除卻有益食用者的身心健康、更能活化台灣在地產業。

  「再者,龍眼樹是能自生自理的樹種,更是蜜蜂昆蟲等重要的食物來源,它對環境、對生態十分得好。」鄭曉璇補充:「我們當然是期望推廣了桂圓、連結在地產業之後,更能對於自然有所幫助,所以在原料的選擇與栽培的作物上一定要對土地有益。」

 

  堅定往這方向的決心,產品研發隨即出現首要的難關:『桂圓』的療效早已於人類歷史中得到見證,現趨沒落的主因即是現代人長期仰賴西醫投藥的便利性,對於食補、食療已不具更多的耐心與認知──為此,如何『快速見效』成為亟須克服的課題。

  「畢竟一個產品要民眾連續吃一個月才有效,那恐怕也賣不出去,所以需要快速運行的配方。」陳長宏論述自身的研究歷程:「一般來說,20%補血藥方配合80%補氣藥方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論『補血』有桂圓,論『補氣』是刺五加與紅景天。可若要快速地讓人體吸收、見效,還得配合中醫『行氣理氣』的理論,於是加入中寮的台灣土肉桂和南薑──除能達到『立刻見效』的目標,最主要的,它們是『在地食材』,具有非常強烈的在地元素。」

 

  主要成份的配方與推廣在地產業的心情相契,然原料與製程更必須固守原則:「說起開發途中有什麼困難?我想,如何找到品質最好、最安全的原料──就是最大的歷程跟嘗試。」

  為此,鄭曉璇和陳長宏不斷尋找合適的用料,與不同的藥廠、進口商接洽,甚至區分品種(畢竟刺五加有多種,不同產區亦有不同作用)最後選擇的刺五加來自西伯利亞,紅景天則來源於西藏,皆是目前已知的環境中最頂級的。

  「早在開發途中已有不少生技廠想和我們合作,對方好心地建議我們加入『香精』,那能氣味持久、增加消費者的接受度,可一旦手工熬製桂圓就明白:『天然的氣味是經過個半小時後就會逐漸散去的。』為此,我們始終採用『真正的桂圓』!」

  除了這份堅持,陳長宏有更嚴苛的標準:「我研發的產品不想加入『不必要』的東西來調色調味。我的原則是:『若要加,就一定要有幫助』。」

  現代人既大量缺氧,又因外在環境、食物攝取等緣故,於體內產生大量自由基,導致身體病變,為此現代醫學常言:『人體需要平衡自由基』,所以添加SOD酵素來促進平衡。更考量氧素基精內採用的中藥材,大多苦澀,而加入活寡糖來調味,既對腸胃保健,更不造成負擔。

  「副配方決定後,最後的成品滿是濃郁的桂圓香氣,老人、小孩都愛喝,補血、行氣、理氣的效果非常地快!──『氧素基精』的開發歷程就是這樣來的。」

 

  那麼,氧素基精自販售之後是否遇上其他瓶頸?逐一深想,鄭曉璇與陳長宏各自陷入回憶:「要『不斷去改善大、小細節』,最原始的氧素基精是我們自己製作的濃縮液,稠稠的,很難調劑量,每次喝起來味道各有差異。」

  為了改善這點並保有固定的品質,只能將嚴選過的原料委外給具有認證的工廠製作,並固定時間去確認製成和參與,所以現在的氧素基精,無論是質量等的各方面皆十分穩定。

  「目前仍在衡量的是:氧素基精以玻璃罐裝,累積一久瓶罐很多,我們不想對環境造成負擔,但考量到台灣的玻璃回收等算是做得完備,只得先暫時如此,未來再做其他調整。」

  但也為此開發了與氧素基精擁有類似效能的──沖泡式的『氧生飲』即溶粉,方便攜帶與減少瓶罐。由此可知,凡是消費者曾反映的任何問題,鄭曉璇與陳長宏仍不斷地進行思索與修正,除卻想推廣在地產業的熱情,更貫徹起『要與地球一起健康』的理念。

  「我想做純植物性的補品,無論任何種族性別與宗教的人們都能食用,只要優良、效果奇好,那自然可以不喝動物雞精!若能活絡起在地的產業,那民眾就不會再將龍眼當作平凡無奇的食材,而是對環境生態有益的樹種來去重視!」

  「所以我們決定研發、製作並努力推廣氧素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