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緣起:

一次有機農耕分享課程,因緣聚會,講者與聽者憑著一股熱情,一群人基於友善地球的善念,開始了一畝田生態農場學習之旅,也催生了一畝田健康生技。我們在本草之鄉的農村,取法古今中外的本草傳承,立基於台灣生技食品優越的研製基礎,鎖定現代人的主要健康問題,聚焦研發全方位的良品。我們在大地尋找療癒力,配伍的專業研發、道地食材原料的選取、在地友善的契作管理,我們在與各方夥伴的合作中,不斷精進研製,提供消費伙伴安全方便、具有健康效益的補養品及居家良品。

 

董事長(共同創辦人)
陳長宏

亞洲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研究所碩士
北醫生藥技術系學士
傳統自然整合醫學M.D.


共同創辦人兼董事長陳長宏,對於藥草、人體健康,自小便有一股熱情,求知欲旺盛。除了立基於亞洲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與台北醫學院的生藥科研基礎,他更曾追隨多位中草藥老先覺上山下海,傳承臨床本草知識,也跟生技界友人前往亞洲各藥草重鎮觀摩學習,更曾花了數年時間投身專研傳統自然醫學,並取得傳統醫藥M.D. 。長期參與台灣生技大廠研發中草藥保健品。



1998年改變純植物飲食之後,陳長宏轉身投入有機耕作迄今,致力於有機耕作與中草藥生技研發,屢有創新。他的農場曾經供應里仁等有機店大宗蔬菜。2010年因緣際會,開啟了他離開花蓮有機農場,回到西部,在一畝田的農產生技研發之旅,「自己三十幾年來學習以及累積的經驗,好像就是為了來完成這件事的…」

談到一畝田所研發的保健品,陳長宏總是眼神有光,都亮了起來,自信與成就感溢於言表,他的自信與散發的快樂神采,常常令聽者覺得若不親自來試吃看看,好像會對不起自己呢。2013年,有個機緣,使他留意到余甘子(台灣俗稱油甘)極為特殊的保健成分,高抗氧化抗老化,令他驚艷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Ox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於是他的有機認證農場,大力種植油甘,幾年之後,成為台灣種植油甘的主要農友之一,現在,他是大家公認的油甘先生。

『想要和地球一起健康』、『提供更多的好選擇』、『結合自己的所學與志業,將理念結合於生活與工作』

──我們一直貫徹自己的初衷,這是一畝田加工坊開發出眾多優良產品的起點,更是希望您理解與信任的重點。

 

 

副董事長
江永言 醫學博士


 

 

 

 

 

 

 

 

 

 

 

 

 

 

美國州立威斯康辛大學病理學博士後研究
日本福岡大學醫學部病理學博士後研究
日本福岡齒科大學齒學博士
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學士

 

 


 

 

「我是農家子弟,從小喜歡讀書,雖然也會在課餘時間,隨著母親及兄姐去河邊種點菜,到山上果園幫點小忙,但嚴格說來是個不識五穀的農家子弟。」國中畢業之後就離開家鄉求學就業,鄭曉璇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返鄉,而且還從事與農業有關的事業。

離開學校後,她便到工程顧問公司工作,參與台北捷運工程的國際設計團隊,但研究所求學時曾閱讀的羅馬俱樂部的《成長的極限》、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等書籍,在她心中所留下的衝擊,一直在召喚著她,由於對於地球環境的關切,她不僅在工作之餘投身環保團體、參與運動,甚至連飲食習慣都做徹底轉變。

『好像忽然就醒了一般』,1992年有一天,她開始吃素迄今,1994年讀到《新世紀飲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新美國人飲食)一書,讓她進一步了解到人類的許多環境問題或文明病等,都跟『吃』有關──過往人類是周邊種植什麼就吃什麼,因此會注意水土與環境生態,然在工業化、國際貿易頻繁之後,大量仰賴進口或出口,改變了飲食與價值觀,造成人類和土地之間的斷裂──所以,『飲食』是很重要的:飲食選擇錯誤會讓身體不好,身體不好又去仰賴醫療,仰賴醫療又造成更多污染問題。

 

 她為此與好友一起由多方面進行『與地球一起健康』的嘗試,推廣新世紀飲食,並於聯合國氣候變遷研究小組的主席呼籲三件事   (不吃肉、多騎腳踏車、少消費)後,與多位來自不同團體的朋友,發起『蔬食抗暖化』的活動、得到許多迴響。2008年修習自然農法、樸門永續設計The 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 (PDC) 訓練課程之後,『內在有個聲音叫我離開台北,走向土地』所以她回鄉開始重新學習之旅:『看看自己能否做到什麼。』

因緣際會,開始了她的生態農場學習之旅,整地、搬運、種植、推廣環保酵素樣樣來,她一邊種植,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其間有幾件事讓她印象深刻:
「我詢問來龍眼樹下收蜜的第二代蜂農,他說蜜蜂真的減少,他曾遇到中毒的一整窩蜜蜂攤軟在地…一定是有某幾隻蜜蜂採到被下了農藥的花蜜,以致傳染到了一整群蜜蜂…」
「我問一位正在噴除草劑的農友,種沉香也需要用農藥啊?他一派輕鬆地回答:這不必噴農藥,沒在噴。我說:其實你現在就在噴啊。他回我:這是在洗草,不是農藥啦…他說洗草就像說洗碗那麼輕鬆」

「一位大姐退休後也常回來種菜,她告訴我:做有機很好,我很喜歡…又跟鄰居交流使用各種在地草藥的好處,這毛病我都用××草,誰誰的症狀聽說用了××草加水煮就改善了…回頭又跟我說,我被菜園裡的草氣死了,我一看到那草冒出來就一肚子火…」

這些觀察,讓她心有所感:「我想果農如果知道他在花未結果就噴的農藥,殺了授粉的蜂群,他一定很後悔,也不願這麼做…除草劑殺死了土壤的微生物,也殺死了很多寶貴的本草,也減損了很多生物的多樣性,對於噴藥的農友自己的健康也不利,不過農友需要的是省工省錢,他有眼前的經濟考量…如果連自小生長在藥草之鄉,習慣了使用各種草藥茶飲來保健,也有自家的獨門藥草秘方的大姐,都因種點自己要吃的菜,而對草一肚子火,這到底是怎麼了?」

同時也在跟來自國內外到農場關心的朋友,一次一次的交流中,她對未來的圖像逐漸清晰…在這同時,一開始熱心參與的伙伴,在日曬泥水、蚊蟲攻勢以及鄉居的不適應之下,紛紛打退堂股。這時,她也在二種途徑中做出選擇:一小塊地是一種友善途徑,加工行銷也是一種友善途徑,但後者能帶動更寬廣的可能性。

於是她與陳長宏決心朝向加工研發,並以本地的作物為研發的主要原料。以加工或保健食品的深加工,將農產品應有的價值展現出來,用加工與行銷來帶動更友善的耕作,研發標的之一是用更好的產品來取代對環境不友善的商品。他們針對中寮當地的農特產品,做過了很多努力與嚐試,其中桂圓、土肉桂是目前保健食品與用品開發的主力。

十年前離開台北回鄉時,為自己許下朝向「工作、生活、與理念三合一」的人生新軌跡。對她而言,一畝田就是落實這項「與地球一起健康」理念的實踐場域。